电子厂管制是什么(电子厂管理严格吗)

admin 阅读:88 2025-03-22 11:00:08 评论:0

  看过了绿生活指南(iEudemonia)小编前一篇关于“一孩的痛点”的阐述,准备要二胎和已经有二胎的父母是不是有所感悟呢?小编在文章的结尾说,不是二胎不好,是父母不好。很多父母看了之后肯定会觉得小编太武断或是觉得自己对一孩的教育没有问题。但真的是这样吗?

也许你的大孩现在还是孩子或已经长大成人,但他们才是正真会陪伴你家小宝贝成长一辈子的人,他们对于二胎的影响远比父母的教育还要深远。所以你家大孩所具备的特质是决定你拥有小宝贝之后的生活是否幸福、家庭是否和睦的重要因素。那你家的大孩在迎接第二胎孩子之前,需要具备什么能力/特质呢?

从单独二胎政策开放以来,就有不少专家发表过“两孩的最佳年龄差距不超过3岁最为合适”的说法。原因是3岁前的孩子,因为其社会性行为尚不明显(或者说自我意识不强),对生活环境中是否出现了新的家庭成员其实并不会太敏感。这段时期他们更关注的对象是自己,只要自己吃饱穿暖了,父母给予的关注没有明显减少,一般不会对弟弟/妹妹有明显的抵触感。也有一些小孩往往都没意识到“弟/妹出生”这一事件都有可能。

所以,这次小编以比较典型的相隔3-6岁为例,来和大家聊一聊孩子在准备迎接家里的小弟弟/小妹妹之前,至少需要具备的七大特质。

1.安全感

这个特质可以说是所有特质中的重中之重,而且也是二胎问题的核心之所在。

准备要二胎的父母需要提前让大孩懂得,无论家庭中的成员如何变化,他/她在家庭中的地位是没有任何变动的。也许有父母会说,所有人都知道安全感很重要,但是怎么让孩子有安全感啊?其实有很多父母搞错了一个很大的前提,那就是安全感其实是一种状态,而不是能力。安全感的形成是需要后面所提到的所有特质综合运作之后,才会出现的状态。就好比工作和钱的关系,大家都知道钱很重要,但都忽略了只有具备优秀的才能并勤奋地工作才能挣钱这一因果关系。安全感只是具备所有特质之后呈现出来的结果,而不是过程或是能力。

2.有明确的生活作息规律

就是说要让小孩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明确的生物钟。这可以说是安全感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

不知道父母们是否有比较过,在平常的生活中与在假日或旅游状态中,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差异变化极大呢?(如一到假日就变成小熊孩子什么的)这实际上就是作息规律在非正常状况下被打断的结果。(尤其是3-6岁阶段的孩子会表现得更为明显)。虽然小孩对时间的认知概念与成人相比仍不清晰,但只要他们有了良好的作息规律,是完全能了解每一日的作息流程是怎么样的。换句话说,孩子是很清楚这一过程的:起床以后要刷牙,刷牙以后吃早餐,吃完早餐后去幼儿园,在幼儿园待到太阳下山后妈妈就会来接我,然后就回家吃晚饭睡到我的小床上。你的孩子生活作息有这样明确的流程观念么?如果没有的话,小编可以肯定有80%以上可能性你的孩子会经常性的哭闹、粘人与缺乏安全感。为孩子建立安全感,一个非常小确经常被无视的诀窍,就是建立起规律的作息。也许对于父母来说,日复一日的一天显得厌烦,但请注意。你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才多久呢?你已经看了几十年的街道,在孩子眼里仍旧是全新的探险天地。所以过好每一天,是孩子,也是家长最重要的课题。

3.有基本的自我照顾能力

有初步的自我照顾能力(也就是慢慢开始独立啦!),小编以3岁孩子为例列了个清单,请各位家长对照一下,你的孩子会做这些事情么?

1.叠衣服(卷袜子、叠内裤……)

2.自己收拾玩具到一个箱子里

3.穿脱衣服/鞋子/袜子

电子厂管制是什么(电子厂管理严格吗)

4.洗手

5.使用餐具吃饭(最简单的勺子)

6.上厕所

会吗?如果不会的话。他/她自己都是个小拖油瓶,你还能指望他照顾小弟弟/小妹妹吗?如果会的话,他/她是否天天都是自己做这些事情呢?结合作息规律部分的文字来思考一下这里的问题吧。如果你的孩子都已经快6岁了,以上这些都还不会(哪些需要特殊照顾的孩子除外)……那小编只有请您自动脑补您孩子在幼儿园被小朋友笑话,被老师责备、您挺着大肚子还要跪着给孩子穿衣穿袜穿鞋、您需要一边给小孩喂奶还要一边围着大孩子到处跑着喂食等的情景吧!小编只能说要是这样您还坚持生二胎,只能请您自己多保重了。

4.有自信与成就感

自信与成就感,是基于自我照顾能力再进一步提升的一个特质。

当一个孩子能够自己满足自己的大部分需求时,他对自己也就有了信心。当一个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时,他自然也就有了安全感。画画一等奖、书法小红花或者舞蹈比赛冠军……这些对6岁前的孩子来说还太早。对3-6岁的孩子来说,最棒的成就感不是奖状或冠军头衔,而是自己动手从头到尾完成一件事情后的喜悦。如果从这个定义出发,你会发现那些自我照顾的事情,很多都符合这个定义。而这种自信和成就感会在你怀上二胎之后变成明显的优点,你的大孩不会因为你无法给他喂食、穿衣、无法再接送他/她上幼儿园、陪他/她一起玩耍而感觉到强烈的不适应或是不愉悦,他/她更多的会因为自己能独立完成这些事情而感到骄傲。

5.了解分享的乐趣

你的孩子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邀请别人家的孩子到家里来玩,在客人来家之前与孩子一起准备待客的零食、玩具等等。旅游回来后,让孩子带着某地的特产零食,到班上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成人很容易误解孩子对分享的看法——孩子的分享实际上是基于1人1个的原则的(这也包括了他自己)。如果父母没有准备足够的分享份数,也别跟一个社会性发展才刚刚起步的孩子讲什么牺牲奉献。他从出生到现在的所有时间都是在以自我为中心与自我满足中度过的,牺牲奉献这类更高维度的复杂情感请留到后面再说。从这里你会发现,实际上很多家长多数时候的做法常常与此相悖。比如,“你是哥哥就让着弟弟吃吧!”“人家来家里玩就让客人吃吧(然后自己没得吃)!”历史上都有孔融让梨和宾主尽欢了,你还让不让孩子活了?所以实际上这其实不是考验孩子,而是考验家长有没有把自己孩子那份考虑进去。以及即便是要孩子礼让自己的那一份,整个过程是否有尊重孩子的意愿?“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种体验会让他知道分享并不是自己所拥有物质的单纯减少,更能换来孩子之间的友谊和尊重,从中感受到心理上的愉悦。在你的二胎出生时,你的大孩已经知道分享和建立融洽的相处关系是令人开心的事情,自然不会对二宝有过多的抵触情绪。

6.无过度宠溺

说到这个绝对是中国大部分父母的死穴有木有?以前提倡独生子女的时候无论男女,从老人到父母,无一不是视为掌上明珠、家中珍宝,爱到不要不要、宠到无法无天的。现在打算要二胎了,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以后是要做哥哥/姐姐的人,要知道懂事,要懂得谦让了,敢问您觉得和一个6岁以下被宠坏的孩子这种道理讲得通、听得进去吗?不抵触不逆反那就反人类了吧。需注意的是这个不过分宠溺不只是对大孩,也包括对二胎。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时候,对两个孩子你都要遵循着他们能自己做的事情你绝对不插手的原则。并且不去偏袒或偏向任何一方,就事论事,单论是非。如果你能做到从小就对大孩不过度宠溺,有了二胎之后也毫不偏袒,就能避免后期很多的问题。

7.真正被尊重

很多父母以为告知孩子我要给你生个伴儿或是象征性的问问孩子要不要个弟弟/妹妹就算尊重孩子了。这是真正的尊重孩子吗?小编只想告诉您,您自以为您尊重了!但有可能你尊重孩子的程度还远不如你对你的iphone的了解,你知道iphone如何刷机如何自拍如何下App,你会仔细查说明书或者在网上搜索网页教程。你却不一定会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了解孩子的状况,听听学校的家长讲座与论坛,或者看一些育儿相关的书籍与网页。

真正尊重一个孩子,首先要思考有哪些事情是现阶段你的孩子可以自己做决定,自己做的事情?有些很明显孩子做不来的事情也就别打着尊重的旗号去放纵孩子了(给孩子买手机、电子产品并相信他能够自律……)。其次,那些孩子能够自己做决定,自己做的事情,你绝对不去干涉。最后,那就是也要尊重你自己、你的爱人以及所有与孩子一起生活的人,这点实际上更为重要。如果孩子的某些决定与行为已经明确的对你与周围的人产生干扰时,请明确而严肃的制止。小编确定,天底下不会有其他的人比你更有权利管教孩子,而且也没人会帮你管。孩子的教养问题,人们永远只会归因于父母。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适合生育二胎的家庭里面的大孩应该是:一个充满自信、作息规律、独立自主、乐于分享、不骄纵、懂得尊重并且内心充满安全感的孩子。而以上特质,如果在大孩在迎接家庭的新成员之前都已经具备了的话,那他/她就做好了当兄长/姐姐的最基本准备。并且以此发散也可以知道年龄相差6岁以上的大孩所需要的特质与能力。

电子厂管制是什么(电子厂管理严格吗)

父母实战支招:

1.专家建议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心理科主任梅其霞教授说,“现在的独生子女从生下来就被‘4+2’包围着,习惯了所有人以他/她为中心,缺少分享的习惯和能力。”所以梅教授建议,在准备要二胎之前,家长首先要和孩子好好沟通。在孩子平常的教育方面也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对小孩合理要求,不能过度溺爱和迁就。预防小孩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接纳其他东西。

2) 不能过度保护、代替、限制。否则可能会造成孩子缺乏独立性、缺乏主见、自信不足、依赖性太强,做事犹豫不决甚至只会一味回避。

3) 不能过度苛求、要求完美。否则,可能造成小孩将来做事太计较结果、追求完美,一旦没有达到预期,就容易出现强迫症甚至抑郁症。

4) 拒绝暴力,采取说服教育。遇到事情,不能直接采取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要多跟孩子沟通,采取说服教育。

2.二胎家庭对大孩的教育准备

重庆例文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心理专家张砾文为准备要二胎的父母支招:

从对大孩有利的角度去解释生二胎的动机。首先,家长一定要积极和大孩沟通,并且从对大孩有利的角度来解释。要让孩子明白,多一个弟弟妹妹,可以让他感受到兄弟姐妹在一起的快乐,而且成长的过程中有人陪伴也不会孤单。此外,父母还要告诉大孩,以后爸妈老了,如果多一个弟弟/妹妹,就有两个人共同照顾,减轻了他/她的负担……

保持交流培养大孩责任心。二宝出生以后,爸妈要经常和大孩交流。“弟弟妹妹不会走路讲话,这么弱小,我们怎么帮他呢?”“你这么小的时候,就是爸爸妈妈帮助你的。”家长可以试着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大孩,爸妈以前也是这样照顾他的。如果大孩年龄比较大点,可以讲讲做哥哥/姐姐的好处,培养他/她的责任心。

此外,在关心小宝的同时,家长也不能太忽视大孩,以免大孩误会爸妈偏心。如果两个孩子都稍微大点了,家长最好不要当着两人的面单独表扬其中一人,也不宜只批评其中一人,更不要把两个孩子拿来做比较。“你不乖,还是弟弟听话。”“你看姐姐就比你懂事。”这样的话千万不要说。当两个小孩之间产生矛盾时,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否则会助长好强一方的好胜性格,让谦让一方产生心理不平衡,加深孩子之间的矛盾……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hxy66.com/post/6106.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